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

臺灣人喜歡收藏樹瘤之緣起

-大膽的假設、小心的求證

作者:江 鶴

典藏樹瘤—臺灣人的特殊收藏癖好

作者曾在「阿里山腳下的Hinoki樹瘤達人」文中提出質疑,有關部分臺灣人喜好以檜木的「樹瘤」作為收藏品的行為,給人的觀感如何?基本上,動植物身上只要長瘤,不論是良性或惡性的,都是一種動植物細胞病變後所形成的腫瘤細胞組織,必須透過醫療行為去治療、摘除;如果罹患癌症長瘤的部位,經鑑定為惡性腫瘤,該器官組織將持續被腫瘤細胞啃噬侵蝕,使得病情迅速惡化。雖經先進醫學的化學治療或電療,都只能暫時的壓制腫瘤細胞的增生而已,無法澈底根除,最後隨著病患身體免疫系統的衰竭,終致病體痛不欲生、彌留、死亡!然而臺灣本土收藏家卻以「病態心理」去收藏檜木生病受傷的腫瘤細胞組織,而且樂此不疲這樣究竟有什麼樂趣呢?有什麼特殊珍貴價值性呢?這是本文探討的重點。

收藏樹瘤—形成新興的收藏次級文化

典藏樹瘤這項嗜好與興趣,對全世界木藝品收藏家而言,無異是臺灣人所特有的癖好!也是當前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怪異收藏癖好!經過作者多年來的田野調查及深度訪談後,分析發現臺灣民間收藏珍貴檜木瘤的風氣與熱度,仍持續升溫,榮景更甚以往!市場需求量有「供不應求」的現象!

影響所及,為「山老鼠」無視於森林警察隊嚴密的巡守、保護與查察,仍舊前仆後繼地冒著被抓的風險,繼續橫行流竄於山野,尤其是有一些「白目老鼠」飢不擇食,四處亂咬,只要是根瘤,管他什麼列管神木,就膽大妄為的局部肢解切割下去,最可惡的是抱持著神木又不會死的夭壽心態,亂啃亂咬,造成神木樹身坑坑洞洞,奄奄一息,令人慘不忍睹!

自1991年臺灣檜木林全面禁伐後,該稀有收藏族群,在樹瘤全面「斷產缺源」的情況下,十多年來靠收藏家們在檯面下私自運作,及輔以相關市場資訊交流機制,辛苦的保留住這塊臺灣味的隱藏性交易市場,至於貨源則多來自於日治時代或國民政府時代,伐木工、林務人員或民間的收藏品釋出等物件占最大宗,至於「山老鼠」的盜伐樹瘤,比例數量有限僅占少數。

因此,在收藏家們苦心的經營下,終於對檜木瘤的產地、種類、品相、質地、等級、價值等等主客觀條件之認定方式,產生一套臺灣本土自成的評鑑標準;因而逐漸形成所謂的「在地化」消費者意識型態,進而凝聚形成牢固的「收藏者次級文化」(Subculture)。作者認為,這是臺灣人對本土美學的另類創意與巧思!至於是否可將其列為體制外,臺灣特有本土文化?或就收藏者本身對樹瘤的偏差價值觀,是否值得鼓勵存在與繼續延伸?及在考量生態保育的問題,是否要全盤否定其存在的意義?確實值得吾人深思玩味,有關這個部分則非本文所要探討的範疇。

樹瘤「阿信」的苦難身世—麻雀變鳳凰!

其次,作者經過調查訪談後發現,自1912年日治時代開啟伐木事業伊始,檜木樹瘤一直被認定為「次材」、「劣材」,而遭製材廠棄而不用,甚至任由伐木工取用做為燒水煮飯的薪材,因為樹瘤內含豐富的油脂具助燃的作用,非常適合作為燃料,所以當時究竟有多少珍貴的檜木樹瘤被燒掉,已無從查考,僅能從訪談對象得知「樹瘤含油脂很高,甚至會油爆,當時是用來起爐火用」。

至於檜木樹瘤於何時?為何?及如何被人發現?並認定為珍貴的雕刻上材,使得其身價一夕間爆紅,從麻雀變鳳凰,飛上枝頭變鳳凰。再經過作者多次前往苗栗縣三義鄉、南投縣竹山鎮及水里鎮等地,與當地木藝創作師傅進行深度訪談,得知民間口耳相傳認為「可能是日本木雕師傅來臺灣尋找上等雕刻木料時,無意間發現檜木樹瘤含有豐富的油脂,與特有的香氣及難能可貴的閃金花,且有獨特美麗的天然造形,極適合雕刻創作而視為珍寶愛不釋手;據說當時檜木樹瘤經常被臺灣伐木工偷偷夾帶出林場,視同寶物爭相收藏傳家」。

大膽假設—收藏樹瘤的嗜好最早源自於日本人

為驗證以上有關檜木樹瘤的「阿信」身份,作者調閱日治時代迄今的伐木林業史料,尚未發現對該問題相關的官方的文獻記載資料;惟獨依據苗栗縣三義鄉木雕業緣起之記載,「三義木雕發展的起源,是鄉民吳進寶先生於1918年撿拾枯木回家加工做擺飾,被日本人視為藝術品而喜歡;吳進寶進而與日本人研究如何大量加工生產這些枯木藝術品」(註1)。「三義第一代(1918—1945年),起源於日據時代,以供應日本市場為主,木雕品具有日本禪風風格,以天然造型奇木為主體,有不少虎、鷹等題材的動物雕刻,以及日本人喜愛的福神雕刻」(註2)。從以上兩段有關三義木雕緣起的敘述,約略可以看出檜木樹瘤身價翻盤的端倪,茲分析如下:

1自1912年日治時代開啟伐木事業後,迄1918年三義鄉民吳進寶先生發現枯木的可利用價值,便開始與日本人研究如何大量加工生產這些枯木藝術品,而開發所謂的枯木藝品與樹瘤被發掘在時間點上,應有密切的關聯性。

2所謂的「枯木藝術品」,應該就是三義第一代(1918—1945年),當時供應日本市場的天然造型奇木,這種以枯木為主體的藝術品,其中當然可能包括樹瘤在內的天然雕件。

3作者就前述論點大膽假設,1918年吳進寶先生所檢拾回家的枯木,就是所謂的「倒柜材」(閩南語音),該等積材中有可能蘊藏著樹瘤;因此,被日本人發現並視為天然造型奇木之藝術極品,而被日本人喜歡地帶回日本收藏!所以才開啟了三義第一代(1918—1945年),以天然造型奇木為主體,外銷日本藝品市場的商機。

4以上推論,正巧與作者前述田野調查結果「可能是日本木雕師傅來臺灣尋找上等雕刻木料時,無意間發現檜木樹瘤含有豐富的油脂,與特有的香氣及難能可貴的閃金花,且有獨特美麗的天然造形,極適合雕刻創作而視為珍寶愛不釋手」的民間傳聞,有不謀而合之處!

5以上各論點係作者的假設與推論,是否正確尚待查考!更希望網友來函指正!

【參考文獻】

註1:yahoo知識網址:
http://sanyi.tacocity.com.tw/

註2:三義木雕博物館網址:首頁「三義木雕發展的起源」。

http://www.wretch.cc/mypage/trait88無名小站有版主珍藏木雕藝品照片!

http://tw.user.bid.yahoo.com/tw/show/auctions?userID=trait88&u=:trait88的yahoo拍賣有版主精美木雕藝品照片!

沒有留言: